北京通州区: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当前关注
6月30日,在北京市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州区专场上,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介绍,绿色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更是副中心生机勃发的最好标志。近年来,通州区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力以赴将城市副中心打造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样板。未来,将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持续书写好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发的崭新篇章。
(相关资料图)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阮修星 摄)
绿色低碳能源结构加快建立 万元GDP能耗下降25.9%
“突出能源供给和绿色消费两端发力,绿色低碳能源结构加快建立。”郑皓介绍,城市副中心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推进压煤减碳工作,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无煤化”,并先行启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前也已取得不少阶段性积极成果,通州区前疃村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入选全国整区(市、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国内首座近零能耗建筑能源调度中心光伏发电组实现运行,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全市首个中深层地热示范项目顺利实施。2022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25.9%,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我们将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示范,积极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试点工作,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有序推进区域小散热源整合与热泵替代,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实现新建建筑可利用面积80%安装光伏光热设备,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280万平方米。”郑皓表示,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目前新建民用建筑已执行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标准,后续还将加快推行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力争到2025年新增100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设立超低排放区,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的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运输车等城市服务车辆基本完成新能源化。
绿色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壮大 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占比超10%
“坚持疏解腾退和新业态培育双轮驱动,绿色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壮大。”郑皓介绍,城市副中心持续纵深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累计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692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443家。
城市副中心大力培育绿色金融生态,率先出台“REITs十条”“S基金十条”等支持政策,并先行启动河北省三河市至通州区输热管网、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
通州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地区,全市首支百亿元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笔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等一批首创性绿色金融产品渐次落地,目前全区注册金融企业已达到400余家,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占比均超过10%,绿色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郑皓表示,城市副中心将紧抓绿色产业发展机遇期,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示范,深入推进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加快设立国际绿色投资集团,优化利用国际国内绿色资本。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推动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绿色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在文化旅游区、运河商务区等功能区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域。持续强化绿色金融商务服务功能,推动北京绿交所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积极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
森林覆盖率接近35% 绿色生态本底更加鲜明
“统筹源头治理和扩容提质双向并举,绿色生态本底更加鲜明。”郑皓介绍,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持续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2022年全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历史最优水平。北运河、运潮减河等上榜“北京市优美河湖”,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获评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实施绿化建设25.1万亩,年吸收二氧化碳约40万吨,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持续提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出门见绿、起步闻香”已融入副中心广大群众的寻常生活。
郑皓表示,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坚持以提升城市生态品质为导向,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与廊坊北三县共建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加强大运河等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岸线生态功能维护,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十四五”时期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我们将持续抓好空气污染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郑皓表示,城市副中心将不断完善碳普惠机制,引导公众自愿参与碳减排行动,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低碳创建行动,营造绿色文化氛围,让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深入人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