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日记 139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翁城
今天春分。
(资料图片)
又到翁城。
上午11点钟,到达定南村六组,乡村少年艺术溪流所在地。陈德道来了,几乎同时到达的还有周广能团队、韶关电视台李导团队,以及研学专家小七哥。再一次集结,大家规划着把这里打造成少儿艺术研学基地,结合农耕、村庄、溪流、大地艺术,来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团长”又出现了,一见面,很热情,不断递烟。后又把我们拉到他家院子,说有好的石头请我们来看。
大家在溪流边开始清淤,研究之前翁城乡村少年画的彩色石头怎么布置。当一颗颗颜色特别鲜艳的石头投到溪水里的时候,有人发出了惊呼。实在太漂亮了。溪流的粼粼波纹下面,晃动的鲜艳和明快,让整条溪流活跃了起来,梦幻了起来,神圣了起来。
溪流两边或是竹子茂密,或是野草葳蕤,生机盎然,饶野趣。
陈德道说,对溪流的清淤、改造,一定要非常克制,除了一些真的垃圾,如塑料、建筑废料等,其他如树叶等,尽可以保留。
今天还去了星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之前“功夫木头”的警戒线换成了麻绳。确实,艺术感提升了不少。
韶关电视台李导提了一个问题。他认为“功夫木头”似乎不能叫艺术品,因为它太原始了,几根木头拼接起来的东西,也能叫艺术品?
其实,世间万物,都是艺术品。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眼睛去打量它,以什么样的手法去赋予它艺术性。杜尚硬生生地把一个跟他完全没有关联、没有经过本人创作的小便池扔到展厅,结果“他的作品”竟然成了震古烁今的艺术品。为什么?它背后是一种彻底打破权威,将艺术彻底肢解的东西。艺术上,观念的威力是极其巨大的。应该说,杜尚的小便池是目前为止艺术界最大的一颗原子弹。它炸毁了艺术的壁垒,让世间诸多关于艺术的阐释,都归零。
又到了富陂村六组,去看那片竹林。反反复复衡量、对比之后,我敢肯定这是我看过的最雄横、最清刚,同时又最柔软、最妩媚的一片竹林。终于把上次看到的那丛竹枝剪了下来。——剪刀由广州带来。绝无仅有的一丛竹枝,横七竖八,骄傲爆恣。随即用绳子捆了起来,为此四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缚苍龙,如蹶虎兕。放在车尾,拉回镇里。要好好地对它进行感受,进行观察,进行体会,把它的一些情况、特点、特性,摸清。然后根据这个来创作一组“太极竹子”。利用竹子的造型来进行艺术表达,似不多见。
下午到翁城镇中心小学。周广能团队及我们团队相关老师,对50个左右学生进行木刻课程培训,并且让他们动手创作作品。成果果然灿烂、敦厚、自由、奔放,特别好,一看就喜欢。
还去了猫头狮基地。祠堂里,两个猫头狮已经比较老旧了,正趴在地上。一个大佛头,特别像方力钧著名的笑脸。另外一个是大猴头,滑稽搞怪。
在定南村六组,在茂密的竹林里、树丛中,大家兴趣大发,马上开始动手用木头搭建一群森林里的动物。旁边恰好有一堆废木头。“团长”说,这些木头不要了,要么扔掉,要么烧掉。是日下午,周广能带着大家,整了两只大麋鹿。
霸王龙的头,还扭在草丛里。
来源 | 金羊网
责编 | 刘以杰
关键词: